fbpx

如何做好聽講筆記?你不知道的強力學習法(心法篇)

我常在聽直播的時候做筆記,不費力氣就可以做到聽完後,直接輸出分段結構好的筆記。

聽一整天的研討活動時也沒問題,,即使事先沒有看過講稿,還是能從早上九點到傍晚四點,持續七小時高度集中注意力,邊聽邊紀錄,聽完就發表完整的記錄。

甚至在當場不方便拿出電腦的場合,回家再做的筆記,還是可以有八成的完整度。

本來我也不覺得這是什麼特殊能力,但太多網友問我到底怎麼練成的了,次數多到我開始思考:『也許真的有什麼步驟或訣竅吧?』

學好作筆記,建設自己的未來

經過幾個月對自己的學習過程倒帶與檢視,我發現自己真的是經過摸索、挫折、檢討、學習,而不是某個晚上撿到槍就忽然會了。

我把這種筆記方式稱之為『結構式紀錄』,希望之前問過我的網友一起交流練習看看。以下分為兩篇說明:

第一篇是什麼優點以及什麼是結構式紀錄分享,

第二篇則是如何自學結構式紀錄。

一:做完整的筆記有什麼好處

有很多工具可以取代自己做筆記,聽講就專心聽不好嗎?

我想先說說做完整的筆記對學習有什麼幫助。

在『雅婷輸入法』等自動的語音轉文字工具出現後,我一度以為聽打與筆記的能力沒有什麼價值了:工具可以取代的,為什麼還要練習呢?

但有幾次跟共學好友們討論學過的東西,我發現自己記得的,還有可以聯想到的硬是比學友們多。

幾經思考,我想可能是因為做完整筆記是種『輸入+輸出』同步的過程:

在同時進行聽與寫的時候,這段內容對大腦產生比較深刻的寫入作用,自然會記得深,更知道怎麼應用。

換個方式說,聽課會進入短期記憶,但不複習就會忘記,而邊聽邊做筆記則是同步做複習。

以前上完課要回去再找時間做複習,現在邊聽邊複習,聽完就複習完了,學習效果自然會更好。換句話說

輸入 + 輸出 = 強力輸入 

二:邊聽邊做筆記,需要打字快、記憶強嗎?

我問過網友,對於即席做完整筆記最大的困擾在哪裡,很多人認為是自己打字速度不夠快。

我是因為打字很快,所以能夠即席做筆記嗎?我測試過自己的中文打字速度約是50~60字/分,算是很一般的速度。而我用的環境是Macbook 搭配注音輸入法打字,是學習力很差的輸入法。有些個人習慣的常用詞,如果不在詞庫裡面,它怎樣都不會自己學習,都還是需要選字。

打字速度是聽打筆記的工具,一般般的打字水平就夠了,不需要特別好。

記憶力總該很重要了吧?也有人問記憶力不好怎麼能做聽打呢?

我的短期記憶力差得可怕。

高三時候,國文課要考默書,我可以驕傲地說:沒有一篇我背得下來。不管前一週或者前一晚背的再用力,隔天默寫時候我就是只能背兩到三行,寫完後要趕快打開課本偷偷看一眼才能繼續,別人默寫只要二十分鐘,我要花掉一整天八堂課的下課時間。

打字速度一般般,記憶力又很差,還是可以練即席聽打。

三: 從逐句式紀錄、段落式紀錄到結構式紀錄

前面提到我倒帶自己各種失敗的學習經驗,終於總結出的學習過程,這些經歷包含

  • 訪談錄音帶變成逐字稿,
  • 大學通識課的錄音檔變成講稿,
  • 直播課程變成筆記

隨著方法改進,筆記速度越做越快,自己看或給別人看的反應也越來越好。

最大差異就在我調整對紀錄的看法。

3.1  逐句式紀錄法:

唸書時有種打工是跟中研院的學長學姊們一起去作訪談,然後回家做逐字稿紀錄。

一小時的訪談,花掉二十小時聽打是正常狀況。

那是還使用磁帶式隨身聽錄音機的年代,每播放個三到五分鐘,就停下來打字,但是打到一半就忘記剛剛聽了什麼,只好倒帶重播、播完再打。

倒帶又很容易倒過頭,過頭太多就得快轉,到最後時間都是浪費在隨身聽上面而不是打字。

那時流行做逐字稿,這種紀錄方式就像我高中做國文課本默書一樣,打字是針對一顆顆的字作紀錄,沒有任何思考,所以打完就忘是必然的。

3.2  段落式紀錄法:

第一次紀錄能力的提升,是接了個『大學通識物理課程』的錄音轉講稿。我想說課程不是學術訪談,不需要一顆字一顆字記下來,我想應該可以聽一段,摘要,找出重點再紀錄即可。

一小時的課程,只要十小時不到就記錄完了,速度提升了一倍。

不僅速度變快,紀錄完畢後,回頭思考講者講了什麼、看自己寫了什麼,也比較容易。

2017年剛開始流行直播時候,我用這種段落式紀錄法作筆記,評價非常好。很多不認識的朋友反饋說:聽的時候只覺得精彩,有厲害的方法與笑話,但是當想複習時,筆記的效率更高。

那時候還沒想過段落式紀錄法跟逐句式紀錄法有何不同,只覺得筆記能對很多人有幫助感到開心。

有次想自我挑戰,作更完整的逐字紀錄,不斷重聽、暫停、做筆記。半小時的直播花了一整個晚上筆記,但做出的紀錄可讀性很低。經過這次我才開始想:

人們聽講跟閱讀的時候使用的是不同的思考方式,

最好的聽打筆記,不是逐字講稿,

要因應語言跟文字的不同溝通方式做調整。

3.3  結構式紀錄法:

於是我開始練習,邊聽摘要,順便邊抓出講者的大綱,大綱通常會有什麼呢?

哪裡是結論,哪裡是論述,哪裡是故事

哪裡是講者想分段,想下標,希望聽眾記住的等等等

我在紀錄的時候,不但會找出每段的摘要,也會思考這段在整個直播或演講中扮演的角色,並根據這些角色作筆記的下標與分段。

用這種方法做筆記,不但可以在講者講完就無時差的輸出,幾個月後回憶學習的內容,也仍然鮮活;要把這些內容跟其他知識體系做橫向的比較,或者跟自己原有的思考架構作對話,也更容易。

這篇講了做筆記是種讓輸入與輸出同步的強力輸入法,做筆記可以說是種強力學習法。

也講了做好筆記並不是靠快速的打字能力,也不是強大的記憶,而是知道『該怎麼做筆記』。

用結構式作筆記,可以讓聽講內容跟自己的知識體系作對話,也才能獲得強力學習的好處。

下一篇要講我建議可以怎麼練習。

掌握強力學習方式,邁向更開闊的人生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