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上23%的男性過了50歲還從未結婚過,沒有機會繁衍後代、更別提發財、加薪、買房、度假…所有的好事都輪不到他們。
再看到那些階級層次本來「應該」在自己下面的女性、同性戀、移民、身心障礙人士,甚至老人都獲得更多社會關注,自己身為主流階級,卻什麼好處也沒有。
憤恨之餘,只好將不滿發洩在各個新聞頻道的留言板上,躲在匿名的背後,更加無所顧忌地說出心中的種種不滿:社會亂象都是對年輕人太放縱、外國人就是來搶我們資源、政治就都是在污錢…
他們當中的有些人,甚至掄起武器隨機殺人
…
以上說的不是台灣,是橘玲筆下的日本,以及中國、韓國,甚至美國。
當由科技領軍的生產力進步,帶給現代人遠超過工業革命前的經濟力時,隨著資本獲利力的進展,也讓貧富差距加深,中間階級消失。
中間階級消失或貧富差距巨大,也不是人類首次面臨,為什麼這次的狀況更加嚴峻?
社交媒體與各種短影音,每天持續無間斷放送著有錢有閒階級的豪奢生活,一般人更加強烈的感受到自己的無能
按照橘玲的說法,女性由於較擅長與人建立關係,還沒有那麼強大的不幸福感,或者負面感受。但是男性,尤其是低學歷的男性,只剩下年輕時候還能在群體中有一兩個朋友,一旦有人步入家庭,友情也會逐漸解離,剩下的人被整個打入不受歡迎的群體。
這些能量容易被政治操縱,主張回到過去的「美好」世界:把移民趕走、讓女性回到家中、同性戀與身心障礙者繼續待在世界的邊邊。
…
橘玲還引用了貝克、紀登斯、包曼等近代歐洲社會學家們的觀點,說明高度進展的現代化中,自由也代表了人際關係的解離,自主意味著更多跟不上的人被群體拋棄。
他也推論若實施無條件基本收入以改善「下級國民」生活品質的不可行處:不在國家的金錢力,而是無法合適的畫出要不要給移民與外配同樣收入的條件。過於寬鬆會被洗族群,過於嚴格在道德上很難說服社會。
…
《上級國民/下級國民》的描述太震撼,看了實在心情不好(認真的開始盤算臉友們家的小男孩未來有沒有風險成為不受歡迎群體,還好,看起來都很受歡迎)
那麼可以看看作者前作《殘酷世界的生存法則》,這本的核心關懷是『如果不是那些努力就會成為人上人的人生勝利組,該如何自救呢?』
作者主張,現代社會讓各種小興趣族群更容易找到彼此,滿足他人的小需求也能為自己長出一片天。不一定要把自己鎖死在公司終生僱傭制中,打開賺錢的心態與機會,人生有無限機會。
…
橘玲的核心關懷都十分強大,且具備社會精神。但論證邏輯有時候比較…日本人,正反合中沒有那麼明快。好在文筆流暢,雖然不知道為什麼他拉來拉去講那麼多生物學與演化,看起來還算愉快。
寫完發現我前年就寫過《上級國民/下級國民》的心得了,還有《殘酷世界的生存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