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貿易大歷史》:全球化的後遺症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一:「貿易」是人類天性

如果你跟我一樣,對世界歷史的記憶殘存在高中、更別提地理概念只能倚靠谷歌地圖;那麼打開本書的目錄時,你可能也會像我一樣,抓頭半天想不出來「蘇美」到底在哪裡、「蘇美人」是哪個年代?

蘇美人指的是六千年前生活在兩河流域,也就是現今伊拉克地區的一群人,他們在比大禹還早的年代就善於使用水庫、水渠等方式處理水以利農耕。但更重要的是事,他們的貿易版圖不但包含今日的伊朗、阿富汗、甚至遠到印度河流域。

作者威廉・伯恩斯坦,用六千年前、甚至一萬多年前人類的故事,開展這本近五百頁的巨著、訴說『人類一直熱愛交換、貿易是人類天性』以及衍生的種種故事。

二:「貿易」帶來貧富不均

若貿易是人類天性,是不是無論貧富、都會拍拍手好開心呢?

這本書最精彩的,就是揭露:『悲劇隨著富裕而來』『人類福祉不僅受到平均數的影響,還取決於變異數的大小。也就是說,自由貿易改善當地社會整體福祉,卻擴大貧富不均,加劇社會動盪』

而且此問題,並非二十一世紀獨有,早在大航海時代就已發生。

17世紀、墨西哥城貿易繁盛『路上男女老少,都穿著只有貴族能穿的綾羅綢緞』,而遠渡太平洋來自中國的理髮匠,對西班牙理髮匠的生計產生威脅,f先來一步的西班牙人對總督抗議:『想必這些華人沒有什麼用處』

作者提醒我們:每當生產方式與版圖改變,受到挑戰的舊勢力,往往會用國家民族的倫理價值,包裝自己的利益受損。

另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是荷蘭西印度公司的崛起與此消彼長。

17世紀末,葡萄牙人的勢力逐漸消退,荷蘭人靠著以公司型態控制生產與貿易,在重要物資生產地佔有一席之地,例如巴西東北岸的勒西非。但是當葡萄牙力量迴光返照,善於放款的荷裔猶太人被趕走,趕到北美的紐約曼哈頓。

後來,北美的猶太人創造了三個多世紀的美國繁榮。

如果要說今日的世界與蘇美時代、大航海時代有什麼不同,最大的差異就是運輸能力的提升:提升了載運的貨品數量、運輸成本下降、運輸時間縮短。

19世紀美洲的鐵路運輸條件成熟,鐵路的穩定性較高、受天候影響的幅度也遠低於運河或大湖船運。不但食品等大宗商品可以橫越大西洋太平洋兩岸運輸銷售,更創造出一些此前沒想到的產業。

例如:冰塊。悶熱濕溽的印度地區,終於可以用來自北美五大湖地區的沁涼冰塊,做成飲料、食物、醫療等用途。一直到二十世紀冰箱普及前,全球貿易為熱帶地區平民的生活帶來救贖。

或者:標準化的奶油與肉品。作者提到歐洲某國小農,認知到全球化貿易甚至期貨交易,建基於標準化商品。因此聯合全國酪農與養豬戶們,統一交出產品到合作社、經過加工與包裝,提供品質近似的商品,在全球打下知名度並創造銷量。

更別提大量生產後的大豆,至今還是中美貿易戰的要角。至此,貿易交換的物品已經從奢侈品(香料、瓷器)擴大到一日之所需,全球斯為備。

三:我的感想

「只靠自給自足的可能性」

最近我有個疑惑『到底是小農好棒棒,還是科學化生產最高?』

小農論述強調的是在地生產、有機農業是跟大地合作、對資源的耗費嘟嘟好;沒有現代工業化後對環境的掠奪。

科學化生產強調的是科學精神、一切皆可驗證與提升效率;世界貿易更是幫助人,跳脫自然環境的限制。

我喜歡西班牙的火腿、法國的起士、因此可以理解『科學派』的邏輯。

但在美學上,跟小農派比較接近的慢食、在地文化卻又能讓人靜下心、體會食物與環境。

讀完此書,我安心許多:六千多年前的蘇美人,就開始喜歡來自遠方的新玩意兒;在運輸條件齊備的今日,經濟範圍內餵養這些喜好也符合人性。

只是就如同作者在World Trade Club 分享中提到『自由貿易,無法脫離社會安全網而存在』,貿易會造成社會發展不均衡、白話一點是會惡化貧富差距,總是有些人會受害。一個沒有安全網的社會,或者一個調整幅度太抖太急的社會,很多人都來不及跟上,經濟發展反而可能變成社會瓦解的起源。

在此應該要區分貿易與生產方式。在我看來,生產方式的改良是起源,貿易是加速器。以原產地來自葉門的咖啡為例:

當只有葉門生產咖啡時,價格高昂。

高需求推升生產意願、人們發現可以將生產擴充到其他地區,例如爪哇、蘇門答臘。

高貿易能力讓人從中獲利、最終價格降到市井小民都負擔得起的水準。

「自由貿易的好處與問題」

書中不斷出現的『商業公司與政府武力』的互相協助,提醒了『自由貿易並非社會自然狀態,而是因為符合大國利益,由大國軍力支援而來』,只不過時至今日,有了談判與外交等工具、將使用軍力的時間後推。

例如大航海時代,歐洲各國規定只有某國的殖民地之間才能互相交易。因此造就墨西哥與菲律賓的交易,而不是秘魯或美國與菲律賓之間交易(此處先忽略巴拿馬海峽的重要性。

四:讀這本書的前置作業

坦白說這本書不容易讀,我讀到睡著好幾次,一直看了一兩百頁才看出樂趣來。建議要讀此書的人可以先讀一些與自己關係較近的書打底(例如楊斯棓醫師六月份的選書『貿易打造的世界』、五月份選書『慈禧:開啟現代中國的皇太后』)。

另外就是閱讀的時候可以打開Google 衛星地圖,邊讀邊查,我意外地發現16世紀葡萄牙與英國在印尼南端爭執的小島愛伊島,至今開發程度仍低,可以輕易地回到當年那個種滿肉豆蔻、靠岸不易的南邊惡海。

希望你也能從這本書中,解答一些疑問,找到一些樂趣。

衍生閱讀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