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所以,社工的待遇好嗎?

前一篇〈你的專款專用,跟我想的不一樣〉貼出後,由於涉及兒福聯盟的財報,有朋友提到非從業人士可以查到這些資料,實屬不易;

但我認為自己其實是產業逃軍,了解這些也是應該的。怎麼說呢?

【逃兵?】

大學跟研究所都念社會學,很多好友是從業人士,但最後我選擇了不要走這條路。

為什麼呢?最大的原因是太窮了。

初入社會那幾年我看到的NGO或NPO,工時特長、薪資緊挨法定下線、不時需要捐款,更別提加薪空間有限了。

工作態度草莓、生活浮華如我,實在不能忍耐,於是早早做了逃兵

(很往自己臉上貼金的說:產業薪酬福利差,果然找不到好員工吧)

【每分捐款都花在窮人上,是最好的嗎?】

有些網友會說,希望善款儘量用在窮困孩童身上,避免被中飽私囊。

我想小小提醒,奉獻固然好,但錢直接發出去,效果真的最好嗎?

.

公益責信協會余孟勳在〈後勤行政費用是在浪費還是投資?〉一文中,整理國外對於公益團體行政費用迷思(Overhead Myth)的爭議與討論。

迷思的意思是大眾會有個想法:行政費用越低越好,最好錢能全部花在個案身上。

不僅大眾,很多機構也會迎合這樣的迷思,拼命省錢,表示我沒有浪費錢喔。

但事情真的是這樣嗎?

越省錢,個案能拿到越多嗎?

美國針對公益團體的第三方評鑑中心的建議是

「行政費用絕對不是越低越好,

服務效能高的公益團體行政費用其實比平均值高11.5%,

服務效能低的公益團體,行政費用則是比平均低10.8%。」

.

這其實不難想像:

我們都有影印卡紙經驗,有時候越是想省錢使用回收紙,影印機反而越卡紙,加計我們花的時間與重印的碳粉,勤儉未必比一開始就用好的重磅紙來的省。

.

換句話說,捐款人與公益團體都不該陷入省錢的迷思,

用只能請得起猴子的錢去請社工,會買到比較差的香蕉、發出去的數量也會比較少。

為什麼要關心社工的待遇?

因為發錢、讓人脫貧是種專業活,比我等外人想像的更難一些兒。

【那麼,有三十億現金的兒福聯盟,社工待遇好嗎?】

可能有人會想說,像兒福聯盟這種有實力直接買房、累積帳上現金30億元的機構,員工的待遇應該不錯吧。

很遺憾,我不知道。

不知道?怎麼可能?
.

因為國內至目前為止未曾規定公益團體公布的財報,需載明行政費用占比。

兒福聯盟年年提供財務報表,但採成本中心而非會計科目的認列方式:

我們知道哪個單位花了多少錢,但不知道錢是花費在什麼項目。

既然無法回答花費在什麼項目,自然也不知道行政費用占比。

國內社工待遇好嗎?

有三十億現金的兒福聯盟社工待遇好嗎?

真的都不知道。

【鼓勵公益團體評鑑與資訊透明化】

說到資訊透明,也有網友表示「機構網站為什麼沒有董事會名單,也沒有財務報表,資訊不該這麼難找」

真的是這樣,但我可以想像機構的委屈,「我就都寫都公佈了,你不去看,難道我要不做服務整天只做推廣資訊嗎?」

(其實,有30億現金的機構,還真的該找一批能打的公關專業人才)
.

這次事件後,我才知道

推動已經超過十年的「台灣公益團體自律聯盟」,

近五年火紅的公益團體大數據化與「公益責信協會」等單位上面的公益團體財報資訊,

不但一般大眾覺得遙遠,就連我以為很關心議題的意見領袖,也少有人知道。
.

那就難怪,國內社工工作環境好還是壞,機構盈餘多還是少,都沒有進入公眾視野與討論。

美國與英國有些關於公益團體的第三方機構,有不少人也習慣參考評鑑的推薦結果(http://xn--givewell-kx2m263f.org/),這樣對公益團體的效率效能,更有約束與警惕效果。

.

比爾及梅琳達蓋茲在基金會年報中曾提到

「沒有數字的地方就難以改善,清楚精準的數字是一切改善的基礎」

我想建議你,下次考慮捐款前看看<聰明公益資訊平台>,會更了解你想捐款的團體是不是有資訊透明,是不是募來的款項自己花得完。

最後,邀請你交流公益團體白名單。

也許我們能做的事不多,但一個比一個具體可比較,世界就有進步的機會。

這是聰明公益資訊平台的網站,也歡迎參考。http://www.smartdonor.tw/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