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參加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舉辦的講座【純網銀來了-金融科技新視界萬里雲vs. 將來銀行】,主要是好奇純網銀到底會做什麼業務,AI或金融科技只是附加價值。
報名時看到公司名稱『萬里雲』,還很不敬的想:這是把資料放在萬里的網路公司嗎?結果當然不是。那到底萬里雲是在做什麼,又為什麼要把雲端還有AI 結合起來呢?
(圖說:還是悟空的觔斗雲一翻千萬里呢?)
…正文開始囉…
我們常認為國內金融業過度競爭,沒有什麼新進業者可以發揮的地方了。是這樣嗎?萬里雲執行長Spencer Liu (劉永信)提到兩個自己的切身之痛。
因為常往返於東南亞,Spencer 在新加坡會使用Grab App 叫車,付款方式可以選擇現金或者信用卡。但是他要在Grab 中綁信用卡卻十分不順利,為什麼呢?
首先Grab 只接受人在有服務地區時綁卡,換句話說不能在台灣就輸入信用卡資料。
其次,台灣的信用卡大部分要3D驗證,所以綁上去要輸入3D驗證密碼才能綁卡。偏偏Grab App 沒地方輸入3D 驗證的驗證碼。
所以他每次跟當地同行人一起叫車,車子都最後來,因為,新加坡的司機不喜歡接現金客人。
這還是在國外,我們以為在國內就十分順暢了。是這樣嗎?
因為是新創公司,然後常跟國外往來,開戶的時候要準備無數資料。近期開第二間公司,以為已經駕輕就熟了,想不到所有文件準備起來還是讓人十分痛苦,而且銀行還堅持要在上班時間找兩個人去驗證他提供的所有資料。
複雜的表單、要提供各種文件、還要在上班時間本體到達銀行。。。雖然知道是為了防制洗錢所做的 KYC(Know Your Customer) ,但種種讓人困擾的事,純網銀會有解嗎?
.
Spencer 介紹自己是蕃薯籐第7號員工,算得上台灣網路業先行者。而『萬里雲』的中文名稱其實是
Cloud & Machine Learning 的意思(萬里 = ML = Machine Learning)
公司曾在2018年入選科技部的10家最酷新創(同時獲選的還有Gogoro 跟 Appier等),也是Google 首個認證的北亞機器學習合作夥伴。
【按:所以真的跟萬里沒有關係,還好我沒問】
.
萬里雲運用AI 最知名的案例之一是跟紡織廠合作,位於台南的和明紡織。
因為紡織廠提供英國Burberry 布樣,過去從討論設計、做出樣品、跟倉庫內的資料比對、寄到國外讓對方選擇,等等往返要花三到四個月的時間,其中很大部分時間花在辨認倉庫內的資料。導入AI辨認後,可以大幅縮短75% 的時間,只需要原來四分之一不到的時間就完成工作。
【光聽這樣講,我還是無法具體想像為什麼AI可以幫忙?看了這影片更具體知道,是過去用人工辨認成千上萬的布樣,運用大數據建檔後,再用AI辨識圖像,等下次有新款布料出來,掃描後與雲端資料庫比對就知道是跟之前哪個類似或不同了。】
.
.
AI若要應用在金融業又該怎麼做呢?
Spencer 提到,AI的用法,不是那種丟進去資料庫裡面就會變出魔術,而是需要和引進該服務的公司既有產品或服務整合,搭配演算法模型、多管道的資料、以及反覆結果回饋,才能達到精準預測效果、節省成本與優化客戶體驗等等結果;而以上所有作業都需要在快速迭代的方式下進行,導入時可以小量由公司邊緣業務開始嘗試,逐漸進入核心業務。
當既有資料放上雲端,再搭配多樣資料來源(例如App 的使用歷程或查詢資料),可以創造出更多樣的產品與服務機會。
他還列出萬里雲認為的用 AI 提升企業商機的公式
Machine Learning 或 AI 都只是工具,要搭配企業現有的商業邏輯,並以小步快跑的方式敏捷執行,才能賺進源源不絕的商機。
.
至於一開始提到的雙人認證在AI加持下,是否改善機會呢?
後一場將來銀行資訊長周旺墩有碰觸到這個主題,周旺墩提到雙人認證是銀行法規定,而且還規定這兩個人必須不能互為職務代理,以降低風險。
但『電子簽章法』搭配2020年底推動的數位身分證,可以讓雙證件認證的手續簡化。
【我自己腦補:法令鬆綁、手續簡化,再搭配AI圖像辨識,就有機會用機器做認證而不是用人認證,不但不用非在上班時間作業,也不需要非得等兩個人看過才算數了。】
.
後記:
意猶未盡,我又上網查了些萬里雲還有AI相關的資料,以下隨意筆記,並附上連結。
1. Spencer Liu 開始創業的故事,是從一家大小在法國差點受到恐怖攻擊而死開始。看這篇跟這篇。
2. 萬里雲已經拿到兩次A輪注資,共1.4億元台幣,約450萬美金。
3. 台灣提到企業雲端服務,比較常想到的是Amazon AWS, Microsoft Azure, 講到Google 雲端都以為只有Google drive 放照片。但其實也有像萬里雲這樣的雲端專家公司,提供機器學習顧問專家服務。企業不用大到有自己的數據科學家,一般傳產中小企業就可以用租用的方式引進。
4. 萬里雲新開的AI公司叫做Ainotam 是做Google購物圖片優化與建議,可以看這篇。
有鑒於Google Map 推薦附近店家資訊十分好用,我個人對Google 購物 也報以高度期待,想像中可以跨越中小企業自架的購物車以及像是Pchome 蝦皮等購物商城進行比價與推薦,可以省更多時間,然後比價還有買東西都更容易。
5. 到底有沒有金融業用過雲端與AI服務呢?在萬里雲的網站上可以看到國內區塊鏈交易所Cobinhood是如何搭配Cloudflare,提升資訊安全。
另外,Google 也提供國際案例,包含義大利Banca Mediolanum銀行,運用Google 多樣服務節省廣告投放費用。還有哥倫比亞第三大銀行Banco Davivienda用Google Suite 增加員工協作效率,降低差旅費等等。
6. 說了那麼多,誰都知道銀行界十分保守,金管會怎麼可能答應呢?光要把資料放上雲端就嚇破他們的膽了吧?這點上其實這兩年一直在慢慢開放,可以看這篇,尤其是附註。
7. Google Cloud 近期舉辦很多免費推廣,例如九月底的這些。
延伸閱讀
將來銀行資訊長的講座筆記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