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px

HPX Talk 49【強國的工作經驗,教你認識什麼叫做簡單粗暴 】 by 楊立德

如果你想錢多事少輕鬆離家近,強國不是你的選擇

如果你想挑戰專業進階,強國有機會讓你上一層樓

主題:HPX49_強國的工作經驗,教你認識什麼叫做簡單粗暴

講者:楊立德

時間:2018/12/01(六)

地點:台北悠勢數位

前言:曾任Gogolook 行銷總監的楊立德,工作九年後打掉重來,去中國兒童少年線上美語教學機構擔任增長總監(Growth Director),他為什麼要去,生存得如何,學到了什麼呢?會給台灣也想去中國工作的人什麼建議呢?

為什麼說強國工作簡單粗暴呢?以增長來說,拉新的方法是發錢、激活的方法是發錢、留存的方法是發錢、裂變的方法還是發錢(拉新、激活、留存、裂變是增長漏斗的四個階段)。甚至品牌行銷方說要建立溫暖的品牌形象,方法又是發錢。

開玩笑地說『太有錢限制了想像力,最簡單粗暴的方法就是發錢』

一:強國跟台灣的差距:狼性是靠內外交逼出來的,社會富起來後追求小確幸的人變多

  1. 台灣人跟大陸人互看:台灣人眼中的大陸生活落後又充滿暴發戶。大陸人眼中的台灣從90年代的流星花園就不再更新進步了,是個充滿情懷的世外桃源,但也是包二奶的油膩中年。
  2. 強國跟台灣在不同的數量級:中國有5億城市人口、8億鄉村人口;有錢的遠比台灣人更有錢、鄉村的窮也是台灣無法想像的。例如台灣路上會有車子上面貼著奇怪塗鴉,展現自我的有錢青少年,強國也有。但是台灣有錢青少年用的是Toyota的車子、強國人用的是Jaguar。又例如台灣人的消費觀,買電視壞掉會告到爆料公社或是媒體;強國鄉村同胞在拼多多買便宜到不行的電視、三個月就壞掉他們也覺得這是沒辦法的事情。
  3. 房地產階級掠奪:相似問題、光速發展。台灣有四年級五年級收到房地產紅利、七八年級卻無法買房的房地產階級掠奪。在中國也有類似問題,只是發展速度更快,是台灣的幾十倍。有時候同事忽然不來上班了,就是家裡土地被徵收拿了幾千萬人民幣『政府要你富起來,擋都沒法擋』
  4. 90後追尋小確幸:臺灣七年級曾經被罵是只追尋小確幸的草莓族,大陸的九零後也有相同的消費觀,工作兩年就拿所有積蓄去買台汽車。
  5. 狼性哪來的?內外交逼。因為強國量體大,鄉村很窮,現在機會很多,才會激發大量狼性人。換句話說,不努力就餓死,拼搏就有機會短期大富,當然會激發人的狼性。但是當整個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短期賺到快錢機會減少,人類的狼性就不會那麼容易被激發。回到追求小確幸的常態。

 

二:強國新創公司工作的體悟:變動又多又大,資源要一次到位

  1. 新創公司的變化大:公司在六個月內從800人增加到1800人,就算沒有人離職,以二十週來計算,每週都有50個人報到。第二季的時候募到資金,公司大頭就說要進入『全面增長模式』,過幾個月資本緊縮,又要進入『全面寒冬模式』。學歷經歷都十分優秀、待過阿里騰訊滴滴的總監級同事(相當於台灣的Director),也都會很快速就轉工。
  2. 簡單粗暴追短線:不同於台灣公司愛做一年三年規劃、強國新創公司有三個月的計劃就很多了。做事方式拍腦袋、不追求討論與反芻。遇到問題與挑戰先問的都是『那要做什麼?』為什麼要要做?『競爭對手有我們也要、先做下去就對了』,花了很多力氣跟同事討論目的與方法之後,對方會不屈不撓甚至越級說服你的領導『計劃趕不上變化、變化趕不上領導的一句話』
  3. 快速上線與上市:在台灣習慣作業按照排程來,一個小改版要排六到八週。但在強國,下週就可以上線、明天就可以上線是常見的期望。
  4. 一次到位的人力安排:台灣人習慣一個人當十個人用,強國人習慣一次到位的要齊資源。例如在台灣director可能帶3-5個人,在強國十個人是標準配備,甚至有些更大公司做法是40個人是標準配備。當人力齊全、分工完整的時候,打仗時速度可以拉上來,而且每個人可以把專業發展得更深,最後是在專業細緻度上會有差異。
  5. 台灣的做法像是希望藝人開演唱會,從搭舞台、燈光、音響、妝髮到賣票、對賬、算錢都要自己來。強國的作法則是藝人就只管表演就好了。兩者對照,哪個的專業會進步的比較快呢?
  6. 想盡辦法被看見:也因為內外交逼、量體太大、競爭激烈、要被看見的難度太高,強國人會用盡一切辦法讓自己被看見。例如履歷上寫著『替可口可樂、農夫山泉寫過文案』,找來面談才說其實沒有這回事。周遭的人也很能體諒『有點水分是常態、還行吧』
  7. 七年級的VP:台灣七年級要做到VP甚至CXX的機會非常稀少,但強國的發展速度下,可以拿老闆或投資人的錢為自己練兵。80後做到VP或CXX的比比皆是,對臺灣七年級學生來說機會多很多。

 

三:如何開始找強國的工作:【活動行】【獵聘網】

  1. 夫妻一起探路:要取得另一半同意,甚至一起去探路個五到十天,考驗自己對對岸的商業環境、生活環境還有吃飯習不習慣等等。探路的方式是去【活動行】找想參加的研討會或發表會,用身體感受商業環境。然後盡可能把時間通通塞滿,見各種想見的人,結果充滿驚喜『看起來是機會的活動,有時候水分很多;看起來很瞎、在小民房裡面的活動,居然會遇到很多有做功課的投資人』
  2. 直接去陸企:因為在強國沒有人脈,又不是技術崗位,一開始找工作也會擔心害怕,想說從台灣企業開始面試,但台灣企業提供的薪資水平…再加上都是要去強國學習了,為什麼還要挑外商企業呢?就從陸企開始吧。結果遇到讓人感覺備受尊重的陸企
  3. 台灣人的劣勢:對做行銷工作的人來說,水土不服,抓不準當地的用戶用語與反應是最大問題,換句話說『不接地氣』。楊立德的解決方法是狂找同事聊天、狂看電視,問大家各種為什麼這樣做為什麼那樣想,當作自己在做用戶調查研究,讓自己跟他們同頻。『對變動的承受度比較低』,台灣機會比較少,但也造就我們習慣安定與穩定,不像強國同胞對於工作上與公司的各種變動承受度都比較高。
  4. 保有特色:但接地氣並不代表要讓自己變成強國人,畢竟強國也是有很多省份,每個地方的人生活習慣思考等等也都不同,把自己變得比強國人還強國人就失去特色。
  5. 台灣人的優勢:良好的基礎訓練、薪水起點低、吃苦耐勞、邏輯思考與深思熟慮,換句話說CP值高。能力上可以排在強國的中段偏前面(但沒有到頂尖),但薪資水平只有中間偏後面。可以說是『八十分的能力,卻只要六十分的薪資』
  6. 履歷要打掉重來:台灣的履歷重點在學歷與經歷,列出成果後就結束了。但想在強國突出,更要著重在你在每個專案中的經驗,學到什麼,體會到什麼。可以上【獵聘網】看看,就能知道該怎麼調整履歷寫法,記得用一些比較熱門的關鍵字,就會有不少獵頭找上門。
  7. 辦個中國大陸手機門號、微信:散發你有跟對方好好聯絡,人家可以輕易找到你的訊息。大陸手機門號可以去中華電信辦【環球卡】加掛功能即可。
  8. 好的獵頭:台灣轉職時候,獵頭有時候會希望你薪資上可以不要要求那麼高,甚至犧牲一點。在強國求職歷程中,遇到很多獵頭,瞎的很多,但好的會幫你提點履歷怎麼修改、針對不同工作要強調哪些重點、放過哪些,面試時的重點該對誰講什麼,幫你開薪資,轉職加薪要三成起跳。
  9. 目的:想去強國看看的人,要想好自己的目的。如果是要去創業,現在的確開始緊縮,但如果是要去用老闆的錢練自己的兵,增強專業,累積人脈,強國仍然量體大機會多。


【幼如心得】

這是第二場聽中國工作經驗分享,聽人分享打掉重來的工作經驗與文化衝擊,對於自我反省舒適圈心態還滿有用的。

曾經我覺得花錢聽分享有點浪費,有心的話自己爬文不就好了嗎?但是在井上裕之的【99%的人拼得死去活來,為什麼1%的人可以年薪一億躺著賺】提到1%的人為了追尋真實的感動而花錢,實地見面看到的人類能量與周遭聽眾的互動,是看文章或筆記難以取代的。

這場我收穫最大的是,提醒自己要提高『對變動的承受度』。工作上遇到很多不如預期事情的時候,情緒往往會受到影響,比較難做該做的事,要花很多時間平撫能量與心情。但在世界上某些角落,變動才是常態,今天的自己打臉昨天的自己是常態。要視這些變動與常態為當然,才能更強大。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