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前一篇【前沿科技之吳軍講5G】,有人跟我說雖然簡明易懂,但想看懂一般5G新聞,希望可以對技術有一丁點概念。
好的,所以佛系電信冷知識系列又重出江湖了~這次先畫一張簡圖,反應好的話,再多畫幾張囉。
在講5G之前,讓我們回到【4G+是什麼?給佛系使用者的電信冷知識】的世界,把電信商想成蓋高速公路的廠商吧。
在一個好遠好遠的地方,有個國家叫A國,A國的高速公路都是廠商出錢蓋的,廠商跟用路人收費,也可能為了搶客人降價。畢竟越多人用,廠商越快回本賺大錢。
但除了讓更多人來用之外,有其他多賺的方法嗎?有喔,例如道路升級,讓客人跑更快、用更爽、就可以收更高價錢!
『現有的道路是四級,升到五級就可以跑得更快,用起來更開心喔』
只是地就這麼大,鋪馬路的技術再怎麼升級就那幾個,要怎樣讓客人跑更快、跑更爽、用更多、付更多呢?
有了!只要開更高空的高速公路就好了。土地是有限的,但是天空是無限的啊。
高空嘛,幾乎沒人在用,很容易找到更寬的空地容易用各種方法把路蓋更平。
只是。。。
需要交流道才能到用戶家?沒問題,只要提升交流道建築技術就好。
太高了,一般車爬上不去?
沒關係,我們先開中間段的高空,簡稱中空(啊,不是啦)。
現在的車廠比較容易跟上,維修還有加油站廠商也比較好配合。
道路升級、更寬的道路、更厲害的技術、過渡性的技術… 以上就是今天想講的5G頻譜故事。
跳一下,回到現實世界。
一、標頻譜就是租地,每次升級都要租新地段
從3G到4G,再到現在講的5G,每次升級,電信業者都要重新跟政府標售頻譜。你會不會覺得奇怪,為什麼不原址改建就好了,還要買新的地呢?
就像前面提到的高速公路升級版,若是要用舊地拆掉重蓋,那蓋的期間現金哪裡來?蓋好了後,沒有升級車車的客人怎麼辦?更何況原有客人的可用空間變小了,會氣哺哺的,恩湯啊恩湯。
所以各國升級5G前,政府都會進行頻譜分配或標售。
二、5G 分兩組頻譜:中頻跟高頻
小辭典:
我們常在新聞上看到5G頻譜是3.5GHz、28GHz、,然後依稀記得4G時代是2600MHz、1800MHz。從4G到5G,為什麼數字卻變小了呢?GHz跟MHz又各是什麼呢?搞得我好亂啊。
答案就在問題中,GHz是1024倍的MHz,也就是高一個數量級,2600MHz也可以寫成2.6GHz,只不過4G時代常用的頻譜是700/900/1800/2600,若把2600MHz寫成2.6GHz,跟其他不好討論。而5G時代頻譜都是3500MHz、 4500MHz、28000MHz、39000MHz… 零太多很難讀,不如全部改單位吧,就寫成3.5GHz跟28GHz吧。
有這麼多種頻譜,對一般用戶有什麼影響呢?
其實全世界目前主流商轉頻譜只分兩大類:Sub 6GHz 跟 mmWave,也就是中頻與毫米波(也就是高頻)。
中頻指的是6GHz以下,常聽到的有3.5GHz跟4.5GHz,也有人會說是厘米波,離現在4G的常用頻譜近。速度快一些,但是涵蓋範圍也小一些。
高頻,或者叫毫米波則是6GHz以上,例如28GHz、39GHz。。最大的優點是速度快,達到現在百倍下載速度都有可能,但是最大的缺點是很容易訊號衰減,遇到個樹葉或紙片訊號就少一大半。
如果說中頻(3.5GHz)比現在4G快十倍二十倍;高頻(28GHz)可以輕易達到百倍速度。
未完待續
衍伸閱讀